2015年11月6日 星期五

沿著小徑直直走




托雷多雖然以多元文化聞名,但不像耶路撒冷四宗教區涇渭分明,托雷多的猶太、伊斯蘭及基督教並沒清楚的分界。在城市裡遊走,常常可以見到風格迥異的建築物並立在一起,這就是托雷多特別的魅力吧。
托雷多的基督教文化在西元前192年羅馬人到來就奠定下基礎,帝國滅亡後,西哥德王國改信基督教的國王定都於此,從此成為西班牙政治及宗教中心。直到收復失地運動(The Reconquista)。在西元八世紀阿拉伯世界統治時托雷多被稱為Ṭulayṭulah.,在三百多年間,阿拉伯文化深深影響了這個城市的結構,從窄小的窗戶、蜿蜒的巷弄及幾乎觸碰在一起的屋頂可見一斑。西元十一世紀,托雷多被天主教徒阿方索六世攻下,城市回到西方文明。十六世紀時卡洛斯五世將托雷多定為首都,但是在三十年後由於地理因素限制,遷都馬德里。
要逛托雷多,建議由文化來安排路線。也就是分成基督教、伊斯蘭教及猶太教路線。我本來是想照三種路線各走一遍,但是事與願違,一踏出旅館的瞬間我便迷失在古城錯綜複雜的磚石路,即使開著google map導航,眼前左彎右拐的路還是讓我困惑不已,最後只好瀟灑地想:看到什麼景點都是憑運氣,托雷多想讓我看到什麼,我就看吧!如果它不願意展示給我,那也就算了吧!


每家每戶窗前都擺放了鮮豔美麗的花,陽光和煦溫和地透過層層建築物灑在地上,舖成暖洋洋的地毯,讓整座城市充滿生命力。一路上看到很多可愛迷人的小磁磚,抬起頭,每扇木窗似乎都有個婦女正要開窗抖開她剛洗好的衣服。我放任自己迷路,有時候跟著碰見的旅遊團走上一段,更多的時候我選擇與他們走相反的方向。小徑的盡頭是大教堂,轉一個彎就能在下一個路口看見山海。


托雷多有許多值得一提的景點,早在古羅馬時期就被列為宗教聖地的托雷多大教堂便是許多旅人必去景點。1226年到1493年的漫長建築過程使它擁有多元的建築風格,它是西班牙三大教堂之一,被列為歐洲最傑出的哥德式建築,除了有令人驚艷的巴洛克高塔外,還有多件宗教寶物、歌雅及葛雷柯的畫作被收藏在聖器室。門票是8歐元,可以租導覽(印象中沒有中文)。我花了大概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裡面有很多細節值得欣賞。

說到葛雷柯,他是西班牙最偉大的文藝復興時期畫家之一。因為擁有希臘血統而稱為El Greco,在西班牙文是希臘人的意思。他在1577年從羅馬的工作坊轉往托雷多發展,直至逝世。在從Renfe下車時,就可以見到他的畫像及當地人對他的驕傲。

其中還有一個我印象深刻的博物館——西哥德文化博物館。建於12世紀,是托雷多最古老的教堂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穆德哈爾風格建築。它由三個被蹄型拱門分開的長方形長殿、後殿教堂及窄塔構成,牆上13世紀的濕壁畫則是羅馬及西班牙-阿拉伯風格。雖然是個迷你博物館,但是裡面包含了六、七、八世紀的考古收藏,讓我們可以了解西哥德王國的古都歷史及藝術。這博物館也展示了在Carpio de Tajo的墓地所發掘的嫁妝及從夸拉薩寶藏(Treasure of Guarrazar)發現的還願冠(複製品)。



托雷多的居民對待人非常友善,他們很習慣來來往往的觀光客。像是我再一次在主教堂附近迷失方向,低頭確認GPS位置時,旁邊的小販就立即用英文問我:「嗨,妳需要幫忙嗎?」我擺擺手表示不需要(天知道他隨手一指會把我帶到什麼地方),他還向我反覆確認:「妳知道妳現在在哪裏?真的不需要幫忙?」看來他們也明白這種彎彎曲曲的小路帶給遊客多大的困擾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