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殺博物館是比起哭牆更吸引我的景點,第一、我很喜歡逛博物館;第二、我上了一整年的希伯來文課,老師每堂課都會跟我們說一點猶太人的故事;第三、我朋友堅持即使我嚇到尿褲子也要爬著把它看完(後來證明莊嚴肅穆的Yad Vashem只讓我在裡面哭到流鼻涕);第四、它是tripadviser排名第二的觀光景點啊!(哭牆名列第三)身為一個愛慕虛榮的觀光客,當然要將它排進must-visit行程。
對於以色列在國際間的地位及政府的政治手腕、鄰國土地糾紛、宗教衝突的事情,是無論用多少篇幅都講不完的。我不能保證我的觀點完全中立,受到我希伯來文老師(老師在回耶路撒冷前有段時間在台灣的大學授課,他的觀點很明顯是偏向以色列的)及旅行上認識的以色列朋友的影響,我的許多觀點也會傾向以色列。網路上的文字是可以偽裝的,新聞媒體有各自的立場及目的,若要關注中東這樣複雜的政治狀態,一定要審慎思考、絕對不能照單全收。
“And to them will I give in mine house and within my walls a place and a name (a "Yad Vashem”) better than of sons and of daughters: I will give them an everlasting name, that shall not be cut off.
我必使他們在我殿中、在我牆內、有記念、有名號(Yad Vashem)、比有兒女的更美.我必賜他們永遠的名、不能剪除。
紀念館的名字出自於以賽亞書56章5節,Yad Vashem的意思就是「有紀念、有名號」,紀念當年的大屠殺行動,作為資料保存、研究、教育、及紀念的世界中心,保存過去的記憶及傳承給未來世代,以色列在戰後迅速復國,通過紀念殉難者及英雄的立法,在耶路撒冷新城西郊的追思山(Mount Herzl)上,建立了Yad Vashem。
Mount Herzl翻譯為赫茨爾山,意思就是追思山。命名自錫安主義的創始人Theodor Herzl,他的墓就位於山頂。赫茨爾山自1951年起作為以色列的公墓使用,許多歷代名人皆葬於此地。
去Yad Vashem的交通非常簡單,在任何一站往Mount Herzl方向的輕軌電車上車,搭車搭到底站就好。接下來可以選擇坐免費的接駁車到紀念館,在園區內總共設立六個站。或者,也可以選擇步行進去,其實不會很遠。
整個園區約有四十五英畝大,包含了室內博物館、戶外紀念碑、紀念館、花園、雕塑及世界級研究教育中心。
稍微翻譯了Yad Vashem官網的地圖,並貼上非常沒有美感的浮水印⋯⋯希望你們不要嫌棄QQ
從遊客中心可以租借25shekels的語音導覽,雖然沒有中文版,但是英文算是淺顯易懂,如果時間充裕又想了解更多關於大屠殺的知識的話,建議大家去租(唯一的缺點就是會花非常久的時間)。
希伯來文老師是這樣說的,在以色列有許多重要的節日,而大屠殺紀念日就是之一。在十點鳴笛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要停止任何活動,車輛禁行,軍人脫帽,學生起立群體默哀。也許在時間的催化下,這種紀念將流於形式,但是我的老師是這麼說的:「每個人都應該記住這不幸的時刻,在那麼悲傷的時候,實在不能想像還有人可以有說有笑!」在這個日子甚至連打招呼都要肅穆莊重。
紀念館為每一個國際義人種下一棵樹,旁邊會有關於此人的名字及國籍,感謝他們曾經對陷入生命危險的猶太人伸出援手。國際義人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本來指猶太教中遵守諾亞七律,可進入天國的非猶太人。現今指在大屠殺時期,冒生命危險拯救猶太人免遭殺害的非猶太人。截至2015年1月,受以色列頒發國際義人獎的共有25685人,其中以波蘭6532人最多,荷蘭5413人其次。至少有130名國際義人定居在以色列,他們受到以色列政府的歡迎,並可以獲得公民身分和特殊撫恤金。
接下來會來到歷史博物館,由於裡面禁止拍照,很遺憾這些資料不能分享。我剛好跟一群以色列軍人同一時間參觀,雖然因為人潮眾多,很多時候無法就近看許多文獻,但是正好可以觀察這些年輕以色列孩子們,他們的國家因為政治紛爭目前依然砲火頻繁,每個年輕人都要肩負保家衛國的使命。我猜想每個入伍的軍人都會被要求參觀這博物館,不是為了仇恨,而是更了解這堅強的民族經歷多艱苦的磨難。
裡面禁止十歲以下孩童進入,因為紀錄都太過殘酷,即使對於成年人而言,都太過血淋淋。這是一個紀錄歷史的紀念館,所以可以非常詳細地了解猶太人的起源、遭受歧視到最後大屠殺的過程,你會看見死者的屍體因為空間不夠像是推垃圾一樣被推進地溝,看見罹難者遺留下來最後的書信、相片及紀念物,看見倖存者心有餘悸地訴說僥倖活下來的過程和眼睜睜看著親友死去的悲痛,還有當年劊子手的身不由己和悔恨的表情。
但是不像柬埔寨的波布罪惡館真實呈現當時赤色高棉人們無盡的絕望與害怕(真的嚇到尿褲子),Yad Vashem把一切痛苦、殘忍、仇恨都昇華為反省,裡面的氣氛是肅穆而隆重的,從彎曲的參觀路線走出來,會是一條長長直直的大道,走到盡頭是一個看台,經歷了一場極其悲慘的歷史洗禮,從陰暗深沈的室內望出去,你看見永遠的耶路撒冷。
像是一遍遍地告訴世人:不要忘記、不要重蹈覆轍。
大屠殺時期,納粹奪走600萬名猶太人的生命,其中有150萬是年紀不到14歲的孩童。兒童紀念館是由一對兒子死於歐茲維辛集中營的夫妻所捐贈,他們的兒子叫做Uziel,只在世界上短暫地待了兩年半。
兒童紀念館外面有個被切斷的石柱,象徵原先是國家棟樑的孩子們的生命被硬生生切斷了。而紀念館建造成一個地下墓室的樣子,走進黑暗的穴道,會看見許許多多罹難孩童的照片。沿著扶手緩緩前進,按照猶太人的習俗掛在空中閃爍的燭光,像是夜空中閃亮的星星,哀戚莊嚴的音樂輕柔的播送,還有男聲女聲反覆唱誦著這些孩子們的名字、國籍及年齡,悼念這群年輕生命的隕逝。
Yad Vashem,意思是「有紀念、有名號的」,在這個紀念園區裡,人們的名字被紀念著,每一張相片、每一封書信及一再重複誦唸的名字。
園區正門是這樣寫的:
I will put my Spirit within you, and you shall live, and I will place you in your own land.
我必將我的靈進入你們裡面,你們就要活了,我將你們安置在本地(以西結書第37 章第14節)
歷史紀念館overview
https://youtu.be/9zte0vT8MaA
社區峽谷overvie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